看完履歷後,你要作出決定。即使你是採取分項評分,例如分成專業能力、團隊能力、規劃能力等等,以及列出量尺,但你終究要給個分數。1 到 5 分,你要給幾分?另一種可能採圈選制,例如每人圈選 N 人,那你要圈選誰?所以你終究需要作出決定。
一開始很難決定,會以為履歷看完只能作出兩種結果:邀請面試、感謝你的投遞,導致在一些難以言喻的模稜兩可中,難以決策。所以這裡要先打破一個迷思,不是只有二分法。你可以在通過與不通過間,設定灰色地帶,並根據他們偏向搭配對策。
我分享的方式如下圖:
首先拉出 X 軸兩端:通過與不通過。接著 Y 軸是對履歷評價是正向還是負面,即使你無法對履歷作出評價,但總是有偏向吧?偏向是是好的還是不好的,就可當成第二維度。
剩下的就是保留,需要與其他履歷一同判斷。
閱讀完履歷,你可以很快作三種決定:通過、不通過、無法判斷。通過和不通過,是最基本兩種決定,代表履歷資訊毫無懸念可以讓你作出決定。其他決定就是落在這兩者之間,可以用下圖表示:
差一點就可以通過,代表你對這分履歷是正面評價。表示履歷欠缺部分資訊,可以考慮請面試者補件:
此外補件後,實際上就是進行第二次審查。審查結果不會像第一次審查有保留或無意見,通常是作出通過或不通過決定。因為要求補件時,你已經對面試者形成正面期待,萬事具備只欠東風,所以如果補件後滿意,那就萬事俱全;但不如預期,期待差距摔落高度,通常是落到不通過。
履歷內容已經充分了,或者覺得程度沒到需要補件,但就是遲遲下不了決定。通常出於內部情況:
如果是明日之星,通常考量就是預算問題;獨行俠就是這職缺是否需要專到頂天人才;百變怪就是評估對於專業知能深入程度。
所以這時候可以進一步討論:
履歷表現沒到不通過,但又沒好到讓你有信心邀請面試。這時候你可以:
從上可以了解,履歷審查結果不只通過和不通過,在之中仍有其他決定。但這些決定取決於是否有其他面試官討論履歷。當只有單人面試官時,上述的象限圖,就會變成下方這張圖:
在單人面試官情形:
主要在於單人面試官沒有其他面試官可以討論、修正評價,只能依賴自己看法。所以如果情況允許,你還是需要有其他面試官,或者其他輔助人,幫你對履歷共同作出評價;真的無法,就是回歸到「保留」討論,審慎評估職缺急迫性以及能力要求上下界如何,避免陷入徵才死亡循環中。